•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UM Webzine 環球娛樂網誌】傳聞戰隊EP6之 揭開殘忍「打生樁」鎮邪習俗
媒體報導, 香港故事

【UM Webzine 環球娛樂網誌】傳聞戰隊EP6之 揭開殘忍「打生樁」鎮邪習俗

  • On September 29, 2021
  • 0

彩色 | 2021 | Dee姐、沙律、緊身衣、香港歷史、WatershedHK | 粵語 | 中文字幕 | 6’ |

立即睇片:https://www.umwebzine.com/2021/09/29/rumour-ranger-ep6/

謝謝 UM Webzine 環球娛樂網誌 ,今次與傳聞戰隊同大家探討「殘忍『打生樁』鎮邪習俗」。

2006年4月10日,何文田公主道及常興街交界常盛街公園對開行人路的水務署工程地盤內,有地盤工人發掘出七具小童的骸骨,曾經惹起「打生樁」及「亂葬崗」的疑雲。「打生樁」是一種古老習俗,指建築工程動工前,將人活埋在工地作為奠基,向神靈祈禱工程順利。日本方面則稱之為「人柱」,火影忍者及鬼滅之刃亦有使用這個概念。

查實這個地段,100年前做過天花醫院,後來變成炮竹廠發生過大爆炸慘劇,然後成為九龍公墓的一部份。

█ 天花醫院「油麻地痘局」

二十世紀初期天花肆虐,病人需要隔離治療。港府於是撥出何文田山麓(今培正道、常盛街及佛光街交界處)3萬平方呎予廣華醫院興建天花醫院,稱為「油麻地痘局」。

█ 炮竹廠大爆炸

1921年2月25日,前身為油麻地痘局的台山電光炮竹廠發生爆炸慘劇,釀成32死56傷,成為香港死亡人數最高的一次炮竹廠事故,不少死傷者很年輕,顯露童工問題。1922年,港府訂立《兒童工業僱傭條例》訂明童工的最低年齡、工時及假期等。

█ 九龍公墓

由於九龍人口急劇增加,1921年港府宣佈在何文田開闢墳場,面積達97英畝,相當於39個標準足球場。1930年,九龍公墓擴充,分為基督敎徒區、天主敎徒區、華人區及回敎徒區,位置相當於現今何文田邨、愛民邨及窩打老道山一帶。1936年,港府宣布計劃關閉九龍三個墳場,將骸骨遷至新界。

1936年5月15日《工商日報》報道。

相關計劃,因為1941年香港保衛戰爆發而打斷。戰後初年,人口比戰前迅速超出兩倍以上,港府積極解決房屋問題。1950年9月,華民政務司杜德(Ronald Todd)出席公眾活動時指出:「在狹小之香港,面續有限,而人口則日漸增加,當以生者之需要為重,而以死者之葬地為輕。」

九龍公墓地段,於是先轉作徙置區,然後興建公共屋邨,後來再發展私人住宅。

1950年11月10日《工商日報》報道。

█ 香港邊啲基建工程係有「打生樁」?

香港近代建築多由洋人督導,相對可能性較低。開埠初年,打生樁傳聞曾於大潭水塘建造期間出現,源於當年工程僱用童工作危險工作,亦反映華人對殖民政府的不信任。

1964年11月,荃灣至深水埗區亦出現拐子打生樁謠言,不少家長回家照顧子女,影響當時的家庭工業產能,經報章連日報道。調查後發現,起因是一個女童跌傷後撒謊逃避指責,以及以訛傳訛。

1964年11月14日《華僑日報》報道。

延伸閱讀:

【UM Webzine 環球娛樂網誌】傳聞戰隊EP3之 大埔運頭塘亂葬崗の謎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MeWe: https://mewe.com/p/watershedhongkong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

Share:

Previous Post

1997前軍警反走私行動 華兵榮獲MBE勳章

Next Post

預備役港人士兵 榮獲郡尉嘉許狀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