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六一八雨災救援有功 消防隊長榮獲佐治獎章
香港故事

六一八雨災救援有功 消防隊長榮獲佐治獎章

  • On June 18, 2022
  • 0

2022年是福克蘭戰爭40周年,6月8日第一海軍大臣及BBC都重提港人的參與以及招耀南先生(Mr Chiu Yiu Nam)英勇救人獲頒佐治獎章(George Medal)的事蹟。查實過往亦有香港消防員因為救人而獲頒這項殊榮。

Chiu Yiu Nam was serving as part of RFA Sir Galahad's flight deck party when the bombs hit. Realising that people were still trapped onboard, he re-entered the ship, fighting through fire & smoke, freeing at least ten people. He was awarded the George Medal for his bravery. pic.twitter.com/pkhsfR4peu

— First Sea Lord (@FirstSeaLord) June 8, 2022

1972年6月18日港島西半山區寶珊道發生嚴重山泥傾瀉,雖然駐港英軍、消防和警察合力展開救援,最後一共有67人喪生,19人受傷。這場災難距今50年,仍然是香港人的集體創傷,相關的鬼故多不勝數。

六一八雨災後約一年,九名消防人員、一名警隊高級督察及一名平民工程師因英勇救災而獲嘉獎。

港督麥理浩在事發翌日到現場向消防指揮官詢問情況。(來源:SCMP)

雨災翌日,九名消防員用了13小時在瓦礫中挖掘出一條長30呎,直徑兩呎的坑道,成功救出一名傷者。由於坑道窄小而且隨時倒塌,消防員只能用手提工具挖掘,過程驚險萬分。九名消防員中,消防隊長梁兆基就榮獲佐治獎章,以表揚他奮不顧身挖掘坑道達7小時半。

挖掘行動始於消防區長江偉(A.S.Conway)發現瓦礫下有傷者,他以身作則在坑道中指揮大局6小時半,直至上司下令他才肯休息;消防總隊目伍錦維親自挖掘坑道5小時。兩人因此獲頒殖民地警察獎章(Colonial Police Medal)。另外,協助救援的區長張樹城、助理區長莫禮倫、隊長徐憲烱、總隊目鄺鉗、消防員洪樹濤及李泉亦獲頒英女王英勇嘉許狀(Queen’s Commendation for Brave Conduct)。

除了消防員外,家住旭和道附近的休班高級督察蕭樂(G.S.Shirra)和工程師巴里克羅夫(T.A.Berrecloth)在6月18日晚上看見電視新聞報道後,志願前往災難現場冒險搜救。兩人一共協助救出三名婦女及一名男童,同獲英女王英勇嘉許狀。

佐治獎章和英女王英勇獎狀沿自二戰,由英皇佐治六世於是設立。1940年英國本土不斷受納粹德國空軍轟炸,常有火災和樓宇倒塌,佐治獎章常被用以表揚英勇救援的平民,等級僅次於非作戰最高英勇殊榮 – 佐治十字勳章(George Cross)。

順帶一提,皇家香港警察督察布達善(Jim Bruce)和消防員蔡礎同於1973年榮獲佐治獎章,以表揚他們在1971年珍寶海鮮舫大火救援事件中的英勇表現。蔡礎的獎章更曾於2018年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

消防員蔡礎的佐治獎章。(來源:香港歷史博物館)

參考資料:

〈警員及消防員十人獲英勇獎〉,《華僑日報》,1973年2月11日,第七頁。

〈去年六月雨災事件 消防人員英勇救人 英女王頒發獎章獎狀〉,《工商日報》,1973年8月1日,第六頁。

守護同行:香港消防服務150年
https://hk.history.museum/zh_TW/web/mh/lobbyexhibition/current.html

“Kotewall Road rescue:11 get bravery awards”. SCMP. 1 Aug 1973.

George Medal

George Medal

延伸閱讀:

福克蘭戰爭中的香港人英雄:招耀南先生
香港保衛戰勳章説故事:防衛司傅瑞憲 寧死不屈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

Share:

Previous Post

肉餡行動全謊位作戰:印證占士邦緣起與戰時全民皆兵

Next Post

柏林以東規模最大的部隊:駐港啹喀野戰隊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