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執行警務,基於認受抑或威逼折服? 倫敦大都會警察與皇家香港警察小考
香港故事

執行警務,基於認受抑或威逼折服? 倫敦大都會警察與皇家香港警察小考

  • On March 7, 2020
  • 0

英國是現代警察制度的發源地,1829年英國國會通過《大都會警察法規》成立倫敦大都會警察(Metropolitian Police)。英國其他地區及歐洲各國相繼倣效,港府則於1844年通過《香港法例》第五號條例,成立香港警察。兩者皆是由政府立法而成的民警(Civil force),作為政府執法部門,維持公眾秩序和治安,而非以往警察或差役作為私人武裝力量。雖然都是英國政府的警察部門,但前者和後者對使用槍械的態度南轅北轍,各有一套傳統。

1829年成立的倫敦大都會警察只配備警棍。(圖片來源:Flickr.com)

1829年成立後,倫敦大都會警察選用深藍色制服,故意與身穿紅色制服的英軍區分,警員只配備警棍,僅有少數督察或以上的人員可配備左輪手槍或者軍刀,因為當時倫敦大都會警察奉行「在市民認受下執行警務」(Policing by consent),強調警察只是身穿制服的平民,維持治安的權力的合法性來自公眾認受。警察必須嚴守《卑利爵士警務九原則》(Sir Robert Peel’s Nine Principles),當中第六條列明:「警察只有在說服、建議和警告都不足以實現警察的目的時才能使用武力以確保能夠維護法紀和恢復秩序。而且,警察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達到警察的目的。」 因此英國警察視不普遍使用槍械這種致命武器為傳統,以依靠良好警民關係執法為榮。

時至今日,英國警察依然有不帶槍的傳統,不少警員甚至沒有受過槍械訓練,2017年倫敦九成的警察都沒有配槍。在近年恐怖主義威脅下,持槍警察人數稍為上升,但警察內部對趨勢始終有保留,既有財政預算的考慮,亦擔憂國民反感走向「警察國家」(Police State)。

香港作為殖民地,警察模式較為接近1822年成立,半軍事化的皇家愛爾蘭警察 (Royal Irish Constabulary),面對反抗英國統治的愛爾蘭人,採用「強硬威逼執行警務」(Policing by coercion)方針,因此所有警察都有配槍。香港警察成立時雖然並非完全參照愛爾蘭,但始終是半軍事化的武裝部隊,早期更可在皇后大道當眾鞭笞華人。

1956年雙十暴動後,香港警察成立警察訓練營(Police Training Contingent),亦即警察機動部隊(Police Tactical Unit)前身,專長防暴訓練,配備警棍、盾牌、Federal Riot gun (可發射催淚彈和木頭彈)、Greener Riot Gun (單發散彈槍),還有二戰美軍使用的M1 carbine(半自動卡賓槍)。當時駐守新界的警員更有使用英軍裝備,包括Lee Enfield Rifle(李-恩菲爾德步槍)、督察更受訓使用Bren gun(布倫輕機槍)、2-inch Mortar(兩吋迫擊砲)和手榴彈。

六七暴動期間,香港警察配備M1 carbine半自動卡賓槍執勤。(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1969年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賜予香港警察「皇家」頭銜,獎勵警隊在六七暴動期間的貢獻,皇家香港警察表現克制,防暴戰略及效率受到廣泛認同,成為世界各地警察的模範。六七暴動期間,警局更懸掛警務處處長「腦筋勝於槍彈及暴力(Brains better than bullets and brute force)」的標示,以作提醒。

隨着主權移交,相信當時不少人帶着開明及進步的期盼,希望家園抹走「殖民地」色彩,兌現「港人治港」。時代當應進步,但進步不由天與,事在人為。掌權者的政治路線、利益考慮、自尊情仇,往往才是最直接及主導的影響因素。在缺乏傳統加持、制度及力量制衡的情況下,公眾監察往往難以抑止局勢惡化,只能眼白白看着事情走向極端。

資料來源:

何家騏,朱耀光:《香港警察: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2011年。

黃奇仁:《警官手記:六十年代香港警隊的日子》,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2008年。

“第二章 現代警隊的雛型 1945-1967.” 第二章 現代警隊的雛型 1945-1967 | 香港警務處. Accessed March 5, 2020. https://www.police.gov.hk/ppp_tc/01_about_us/ph_02.html.

Bickers, Robert A., and Ray Yep. May Days in Hong Kong Riot and Emergency in 1967.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Jones, Carol, and Jon Vagg. Criminal Justice in Hong Kong. Routledge-Cavendish, 2017.

Dodd, Vikram. “Majority of Police Officers Are Prepared to Carry Guns, Survey Finds.”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September 22, 2017.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17/sep/22/one-in-three-uk-officers-want-all-police-to-carry-guns-survey-finds.

Office, Home. “Definition of Policing by Consent.” GOV.UK. GOV.UK, February 11, 2016.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policing-by-consent/definition-of-policing-by-consent.

Smith, Alexander. “The Vast Majority of U.K. Police Don’t Carry Guns. Here’s Why.” NBCNews.com. NBCUniversal News Group, September 15, 2017. https://www.nbcnews.com/news/world/why-london-won-t-arm-all-police-despite-severe-terror-n737551.

“The History of Firearms in the British Police.” Historic UK. Accessed March 5, 2020. https://www.historic-uk.com/HistoryUK/HistoryofBritain/Firearms-in-the-British-Police-Force/.

TAGS: Hong Kong Police Watershed Hong Kong 倫敦大都會警察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警察
Share:

Previous Post

百年警槍:Smith & Wesson Model 10

Next Post

網絡流行圖片中的香港保衛戰老兵 - Ralph MacLean
Latest Posts
  • 烏克蘭戰爭一年記February 24, 2023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Related Posts

1949年新中國成立,香港成為東方柏林?

1945年香港重光後,百廢待興。同時間,國共內戰勃發,同胞相殘,香港亦因而再次面對戰爭陰霾。1949 年 4 月,國共北平和談

Read More
0

再見,賴廉士體育中心 Goodbye Lindsay Ride Sports Centre

往昔在中心健身及考試,對建築並沒有特別有感覺,直至了解更多賴廉士爵士的二戰經歷及生平,以及戰後香港

Read More
0

9月12日:Saragarhi Day 紀念錫克教士兵在印度阿富汗邊境英勇犧牲的日子

1897年9月12日,在現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東南面400公里的Saragarhi哨站,印度錫克教士兵(Sikhs)以寡敵眾,血戰至最後一人。而

Read More
0

《在名建築吃午餐》-為建築灌注活力的短篇日劇

這一季的日劇最受人注目的當然是第二季《半澤直樹》,然而深夜播出的短篇劇《名建築で昼食を》(在名建築吃午餐)亦別

Read More
0

啟德和赤鱲角機場的Plan B:深灣天水圍機場

航機飛越九龍民居降落啟德機場,是典型的香港印象。然而,戰後港府曾計劃在深灣(Deep Bay;后海灣)及天水圍一帶興建新

Read More
0

日本放棄陸基神盾 海自能否克服傳統魔咒?

2020年9月4日,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宣布放棄2017年開始的陸基神盾計劃。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正考慮研發導彈防衛專用

Read More
0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