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外行談戰術 內行談後勤-有香港軍人參與的1984年北約獅心軍演
戰爭記憶

外行談戰術 內行談後勤-有香港軍人參與的1984年北約獅心軍演

  • On May 8, 2022
  • 0

近日俄烏兩軍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作戰仍然如火如荼,有傳俄羅斯會在5月9日歐戰勝利日再有舉措。與此同時英軍宣佈2022年4月至6月會派遣軍隊8,000人及坦克,參與北約在歐洲舉行的軍事演習。是次演習規模堪稱是冷戰以來最大,旨在威懾俄軍,增強北約成員國的信心,但對比起1984年北約獅心軍事演習(Exercise Lionheart)更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獅心軍演發生於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的1984年,由9月3日開始至10月5日結束,是北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軍演。英國陸軍一共動用正規軍(Regular Army)和地方軍(Territorial Army)合共超過130,000人,當中皇家空軍已佔12,000人。對上一次後備軍被動員,已經是1956年蘇彝士運河危機。現時英國陸軍計劃往無人機及網絡戰,在2025年內裁軍至約合共72,500人(Full-time trained strength,亦即完成第一期基礎訓練及第二期專精訓練的全職軍人),冷戰時期的龐大人數規模恐怕後無來者了。

作為二戰後北約在歐陸首次的大規模調兵遣將,獅心軍演除了測試前線作戰部隊外,亦挑戰北約部隊的後勤補給、運輸和通訊能力,可以主要分為作戰性質的矛頭演習(Exercise Spearpoint)及後勤調動性質的全流演習(Exercise Full Flow)兩個部份。

模擬蘇俄核武攻擊的矛頭演習

矛頭演習主要在萊茵河以東進行,守方被稱為藍軍Blue Force,主要由駐萊茵河英國陸軍(British Army of the Rhine)等英軍部隊組成;假想敵攻方被稱為橙軍Orange Force,由超過10,000人的美國、西德、荷蘭、紐西蘭、澳洲及加拿大混合坦克和裝甲部隊,及英軍第5空降旅(5th Airborne Brigade)組成。為求貼近實戰,攻守雙方並非按預定時間表行動,而是根據實際「戰況」發展決定進退。

作戰演習測試英軍能否按照冷戰時期的應戰計劃在蘇聯紅軍坦克、步兵和傘兵大規模攻勢下,拖延敵軍的前進速度,讓友軍有序撤退。演習還模擬蘇聯紅軍會使用核武,所以負責防守的英軍一方全部穿上綠色的生化保護衣(NBC suit),是獅心軍演的一大特色。

挑戰後勤調動的全流演習

至於全流演習,英軍需要迅速動用大量軍方和民用的飛機及船隻,將57,000人的增援部隊及14,000輛各款載具運過英倫海峽,經比利時荷蘭進入德國的作戰區域。士兵被民航局特別准許,可以攜同步槍乘坐民航客機,然後多數乘坐火車趕赴前線,後勤部隊每二十四小時大概處理7,000人的前進調動。為了接近實戰,更有少量前線英軍更被安排回國「治療」,以測試醫療及運輸部隊撤離傷患的效率。

幸好,這些方面北約部隊一般都比蘇聯紅軍做得好,軍演結束後英軍對各部隊的表現也很滿意。在2022年俄烏戰爭中,後勤調動和部隊協調作為國家戰爭機器核心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在1984年的獅心軍演中,相比起為時10日的作戰演習,令戰爭機器運作起來的後勤演習長達33日,也許是更具價值的部份。

穿上保護衣的英軍 (Source: Twitter)
英軍運送部隊到德國 (Source: thinkdefence.co.uk)
軍演中的英軍坦克和裝甲車 (Source: thinkdefence.co.uk)

擔任裁判的香港義勇軍

當年《南華早報》就報道有6名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成員獲派參與獅心軍演,參與日期是9月12日至26日。成員皆是資深軍官及士官,軍階最高的是39歲的英籍港人Frank Drake少校,他17歲時就加入香港軍團由低做起。其餘五位華人成員,分別是正職是水泥廠經理的何添上尉(Capt Ho Tim)、黃衛邦上尉(Capt Wong Wai-bong)、湯俊煜一級准尉(WO1 Tong Tsun-yuk)、正職是地政督察的李煜二級准尉(WO2 Lee Yuk)和梁錦雄二級准尉(WO2 Leung Kam-hung)。(特此鳴謝義勇軍前輩指點協助。如果有讀者更準確知道五位華人成員的中文名字或者有他們的相片,歡迎留言分享,謹申謝忱。)

6名香港義勇軍成員在軍演擔任裁判(umpire),是歷來參與海外軍演的首次,角色就像球證一樣。他們每日會被分派到不同部隊監察士兵反應,每次看到攻守雙方交戰之後,他們都要撰寫報告,向由將官指揮的裁判聯絡中心匯報,直至到晚上的簡報會6名成員才會見面。此外,裁判要戴上白色臂章,監察戴上藍色臂章的守方和戴上橙色臂章攻方部隊模擬作戰,大概是使用空包彈互相射擊,和現今的軍演相近。如果其中一方的部隊傷亡率達30%,裁判就會裁定該部隊敗北。

6名成員雖然不用親身參與模擬作戰,但為了緊貼攻守雙方的行動,他們必須長時間坐在裝甲車內,過程談不上舒適。對此,何添上尉幽默地向記者憶述:「能夠在車上喝咖啡是樂事,但背痛少不了。(A cup of coffee was pleasant but back pains were also common.”)」

獅心軍演令6名香港義勇軍大開眼界,把經驗帶回香港訓練其他同袍之餘,他們還見識到首次登上歐陸的最新式英軍挑戰者坦克(Challenger I)、薩克遜裝甲車 (Saxon APC)和尚在試驗階段的SA80步槍。

香港義勇軍其實多次參與海外軍演,在80年代也經常派員到英國交流。以1984年為例,根據香港政府年報,同年義勇軍有3名受訓軍官獲送到桑赫斯皇家軍事學院 (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參加為期兩週的訓練課程,另有21名士官及隊員獲送到英國及西德的軍校受訓。由兼職志願市民組成的香港義勇軍歷年多次到海外軍演及受訓,留下了獨特的歷史足印。

何添上尉在裝甲車上,站立者為湯俊煜一級准尉。 (Source: SCMP)
獲頒長期服務獎章(Efficiency Decoration)的Frank Drake少校。(相片鳴謝:Louis Lai Sir)
左二身穿營房服的是義勇軍少年團指揮官的黃衛邦少校。(相片鳴謝:Louis Lai Sir)
正中間坐在車蓋的是湯舜玉上尉。(相片鳴謝:Louis Lai Sir)
左三為李煜中尉,留影於大嶼山南長沙泳灘前。(相片鳴謝:Louis Lai Sir)
從桑赫斯皇家軍事學院 (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畢業的兩位義勇軍受訓軍官。

延伸閱讀:

1995年9月3日: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解散,服務香港141載
烏克蘭千年紋章
克里米亞戰爭:沙俄擴張受挫 損失近五十萬軍隊

參考資料:

UK to send 8,000 soldiers to eastern Europe on expanded exercis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22/apr/28/uk-to-send-8000-soldiers-to-eastern-europe-on-expanded-exercises

British Army to be cut by 10,000 troops
https://ukdefencejournal.org.uk/british-army-to-be-cut-by-10000-troops/

The Biggest British Army Exercise … And Why It Probably Always Will Be
https://www.forces.net/stories/biggest-british-army-exercise-and-why-it-probably-always-will-be

BRITISH START WAR GAMES ON CONTINENT

John Sutton,”Wait for the Waggon: The Story of the Royal Corps of Transport and Its Predecessors, 1794–1993”, 1998.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tU5-AwAAQBAJ&pg=PA328&dq=lionheart+1984&hl=zh-TW&sa=X&ved=2ahUKEwid48OK76H3AhUIAIgKHe-2C7oQ6AF6BAgCEAI#v=onepage&q=lionheart%201984&f=false

“HK Volunteers learn a lesson in chemical war”, SCMP 3 Dec 1984, page 22.

政府新聞處,《香港一九八五年: 一九八四年的回顧》,1985年。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

Share:

Previous Post

屠殺平民:越戰美萊村屠殺事件

Next Post

1979年歐洲歌唱大賽西德演唱《成吉思汗》,後經林子祥翻唱及yuu改編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