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日本放棄陸基神盾 海自能否克服傳統魔咒?
隨筆

日本放棄陸基神盾 海自能否克服傳統魔咒?

  • On September 7, 2020
  • 0

2020年9月4日,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宣布放棄2017年開始的陸基神盾計劃。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正考慮研發導彈防衛專用艦(ミサイル防衛単機能艦),作為替代方案。日媒列出多個考慮方案,包括陸基神盾指揮軍艦發射,以及海上神盾平台,令人不免為日方感到惆悵。事態背後的另一重要隱憂,可能是海上自衛隊(海自)的傳統魔咒-人手短缺問題。

圖:陸基神盾各替代方案 (相片來源:jiji.com)

面對少子化等社會問題,志願擔任自衛官的人數越來越少。儘管自衛隊設計上軍官比例較高,在有限人手着重質量,緊急情況則從志願和後備途徑補充士兵,人手短缺仍對較多專門部門的海空兩軍造成很大限制。當中,由於海自需要執行長時間海上任務,面對的問題就更為嚴峻。

海自人手短缺的特徵是缺乏初級士官及士兵,影響前線操作。儘管海自高階官員、海上幕僚監部、海外派遣部隊、音樂隊、情報部隊等部隊滿足了定員名額的9成以上,問題發生在初級士官及士兵的層面。1士及2士(士兵及上等兵)只有定額的4成,計及士長(相當於下士)才達7成。

即使艦上人手未滿設計定員,軍艦仍然能夠運作,但是妥善率就可能較差。就像員工不足的餐廳,容易漏單,甚至易生意外。以艦上火災應變為例,海自艦隻的自動灑水系統主要安裝在直升機倉庫,發電機及泵房亦有泡沫滅火裝置,但主要仍是倚賴人手滅火,未如美軍艦隻般自動滅火系統普遍。戰鬥性能方面,戰鬥情報中心(CIC)人員需要分兼多職的話,面對實戰就可能應接不暇。

此外,近年海自不斷增加艦隻,幅度是即使裁減舊型艦隻,亦未必能夠輕鬆應付。2015年起,2艘出雲型直升機護衛艦(定員470人)相繼就役;2018年,2艘朝日型護衛艦(定員約230人)相繼就役;蒼龍型潛艇(定員65人)亦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增長;2019年起,4艘多功能新型護衛艦(FFM;定員100人)動工,預計2022年起服役。神盾艦本身亦有擴充計劃,2艘摩耶型新神盾艦(定員約300人)於今明兩年就役,令每個護衛隊群均有2艘神盾艦,合共8艘。

圖: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DDH-183及加賀號DDH-184。
圖:2020年8月29日新型護衛艦(FFM)二號艦的工程進度,整合式桅杆已經就位。

當然海自亦非坐以待斃,2019年度《防衛計劃大綱》推出以後,海自改革主打「省人化」。其中一個重點計劃是生產22艘定員減半、配備自動滅火系統的多功能新型護衛艦(FFM),同時淘汰舊式護衛艦,艦隊預計規模由2018年尾的合共47艘,增加至10年後的54艘。另外,海自亦推出乘員輪調制(クルー制;Crew制),由4組乘員操作3艦軍艦,3組執勤,輪流1組休息,縮短艦隻停泊休整時間,令艦隊發揮最大效能。這個改革與海自(及帝國海軍)一直以來,船員視所屬艦艇為家的「愛艦精神」有很大衝突。

今次倡議的導彈防衛專用艦,要發揮效用必須要有一定數量,一旦成真必然進一步抽乾海自緊拙的人手。至於海上神盾平台方案,平台機動性低和欠缺自衛能力,需要額外護衛艦隻,同樣令海自捉襟見肘,顧此失彼。與此同時,新型護衛艦已有4艘動工,如果更改新批次的設計迎合,更會破壞為節省人手而推出的乘員輪調制。2017年,當局因為神盾艦數目少成本高,而開始研究陸基神盾,結果3年後還是要思考依賴艦隻的海上方案。

圖:乘員輪調制 (相片來源:毎日新聞)
TAGS: Watershed Hong Kong ミサイル防衛単機能艦 愛艦精神 新型護衛艦 日本 海上自衛隊 海自 神盾艦 陸基神盾
Share:

Previous Post

Watershed HK Patreon 上線了

Next Post

啟德和赤鱲角機場的Plan B:深灣天水圍機場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Related Posts

1949年新中國成立,香港成為東方柏林?

1945年香港重光後,百廢待興。同時間,國共內戰勃發,同胞相殘,香港亦因而再次面對戰爭陰霾。1949 年 4 月,國共北平和談�

Read More
0

再見,賴廉士體育中心 Goodbye Lindsay Ride Sports Centre

往昔在中心健身及考試,對建築並沒有特別有感覺,直至了解更多賴廉士爵士的二戰經歷及生平,以及戰後香港�

Read More
0

9月12日:Saragarhi Day 紀念錫克教士兵在印度阿富汗邊境英勇犧牲的日子

1897年9月12日,在現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東南面400公里的Saragarhi哨站,印度錫克教士兵(Sikhs)以寡敵眾,血戰至最後一人。而�

Read More
0

《在名建築吃午餐》-為建築灌注活力的短篇日劇

這一季的日劇最受人注目的當然是第二季《半澤直樹》,然而深夜播出的短篇劇《名建築で昼食を》(在名建築吃午餐)亦別�

Read More
0

啟德和赤鱲角機場的Plan B:深灣天水圍機場

航機飛越九龍民居降落啟德機場,是典型的香港印象。然而,戰後港府曾計劃在深灣(Deep Bay;后海灣)及天水圍一帶興建新�

Read More
0

Watershed HK Patreon 上線了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Watershed HK 不知不覺5年了,行山導賞團帶了近千人到戰爭遺址,與各位會面很快樂。

去年起

Read More
0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