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緬甸歷史小知識-地理、民族與國名爭議
隨筆

緬甸歷史小知識-地理、民族與國名爭議

  • On February 17, 2021
  • 0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拘捕國務資政昂山素姫和總統溫敏,一度封鎖網路,國家進入一年緊急狀態。連串舉動,被視為是2020年11月國會大選昂山政黨大勝後,2021年1月28日軍方指控選舉舞弊終被駁回的反動。藉此機會,一起重溫緬甸複雜的民族關係及發展。

柬泰緬爭霸 地理劃分界

中南半島歷史上,高棉人(柬埔寨人)最先稱霸,建立高棉帝國,後世從吳哥窟得知其富庶及先進。14世紀,高棉開始衰落,緬泰兩族興起,互相攻伐300年。情況直至19世紀西方列強來臨告終,西邊的緬甸戰敗成為英國殖民地,東邊的越南及柬埔寨等地落入法國手中,泰國則幸而成為英法緩衝地,保住獨立身份。

今日緬甸國界,主要沿着伊洛瓦底江(Irrawaday River)由北至南伸展,東西以高地及山脈為止。這個地理局限,亦是緬甸曾經吞拼泰國,但鞭長莫及,難以據有的重要原因。

見證緬甸變遷的綠孔雀

綠孔雀(Green Peafowl)自貢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 1752-1885年),就成為緬甸國徽及象徵。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爭後,英國把緬甸分為上下兩部份,上緬甸依舊是貢榜王朝,但下緬甸則由英國統治。1886年,英國擊敗貢榜王朝,將緬甸全域納入英屬印度。緬甸人持續反抗及要求改革,1930年代英國態度開始軟化。1936年,緬甸舉行了首次選舉,翌年從英屬印度劃分出來,成為直轄殖民地。英屬緬甸的旗幟及徽章,就重新使用了綠孔雀。

二戰期間,昂山素姫的父親-昂山將軍一度與日軍合作,換取反英支援,於1942年帶領軍隊回到仰光宣布緬甸獨立。1944年英帕爾戰役(Battle of Imphal)中,日軍進攻英屬印度慘敗收場,傷亡高達9成。其後,昂山倒戈支持盟軍,獨立地位於戰後獲得承認。

1948年,緬甸正式脫離英國獨立,走民主社會主義路線,沒有留在英聯邦。曾經在貢榜王朝被使用的綠孔雀亦從國旗消失,由五芒星取代。紅底藍角的新國旗設計,倒與中華民國的十份類似。另一邊廂,由昂山素姫自1988年創立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則使用了綠孔雀作為黨旗標誌。

民族關係長緊張 民主改革換經濟

緬甸除佔人口68%的緬族之外,有134個少數民族,民族關係長期緊張。緬甸行政分區上,就與民族和地理很有關係,緬族聚居的中央河域地區為「省」,少數民族聚居的周邊地區為「邦」。

自立國以來近80年,少數民族武裝組織與緬族中心主義、否定聯邦制度的軍政府長期對抗。停火協議徒具形式,部份地區甚至爭取到獲承認為「自治區」,實則統治該地。近年備受關注的羅興亞人(Rohingya people)難民危機,亦是政府鐵腕處理少數民族的一例。羅興亞人聚居西部沿海,緬甸不承認他們身份,指是孟加拉非法移民,加以清鄉肅清。

2010年,掌權半世紀的軍政府推行民主改革,被視為為了換取解除國際制裁,改善經濟。過程中,軍方仍然小心設限,設兩位副總統,第一副總統須由軍方推舉。丈夫及兒子是英藉的昂山素姫,由於軍方制定的《憲法》無法成為總統,唯有出任新設的國務資政。

英文國名:Burma抑或Myanmar

「Burma」自18世紀被用來稱呼緬甸,在獨立時正式成為英文國名。1988年軍政府血腥鎮壓爭取民主的示威後,於翌年易國名為「Myanmar」,同時將仰光的英文名從「Rangoon」改為「Yangon」。當年,在野黨、人權組織批評新名過份強調緬族主導地位,輕視國內少數民族,摒棄「Burma」這個各民族慣用多年的稱呼。

時至今日,各國在外交場合使用哪一個稱呼,被視為是否認可緬甸軍政府/軍方的溫度計。

緬甸史年表

1057年 – 阿奴律陀王在蒲甘建立第一個統一的緬甸王國,以佛教為國教。
1287年 – 忽必烈帶領蒙古軍征服蒲甘。
1531年 – 東吁王朝在葡萄牙人協助下統一國家,重建緬甸。
1755年 – 雍笈牙建立貢榜王朝。

1824至26年 – 第一次英緬戰爭後,緬甸被迫把大片沿海地區割讓予英屬印度。
1852年 – 第二次英緬戰爭後,英國進一步吞併緬甸國土,包括仰光。
1885至86年 – 英國攻取曼德勒,緬甸被改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37年 – 英國把緬甸從印度分割而出,成為直轄殖民地。

1942年 – 日軍攻佔緬甸,期間得到緬甸獨立軍的協助,但獨立軍不久便改成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轉而反抗日軍佔領。
1945年 – 英國解放緬甸,期間得到由昂山將軍帶領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協助。

1947年 – 昂山將軍被政敵刺殺,政府由曾於日佔時期擔任外交部長的吳努領導。
1948年 – 緬甸獨立,吳努出任總理,及後多次連任。
1962年 – 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及一黨專政,打壓傳媒,禁止獨立報章。
1987年 – 緬甸貨幣貶值引進反軍政府暴動。
1989年 – 軍政府宣布戒嚴,拘捕數千人,包括大量民運人士,並且軟禁全國民主聯盟的領袖—昂山素姬(昂山將軍的女兒)。
1990年 – 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得大勝,但軍政府漠視選舉結果。
1991年 – 昂山素姬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1995年 – 昂山素姬被軍政府軟禁6年後首次獲釋,隨後多年被反覆軟禁。

2009年 – 美國國務院總理希拉莉開展與緬甸軍政府交涉;同年,昂山素姬獲准和西方國家外交人員會面。
2010年 – 昂山素姬獲釋。
2015年 – 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得90%選票,撃敗軍方支持的執政黨。
2016年 – 昂山素姬獲任命為國務資政。
2018年 – 昂山素姬在海牙國際法院為緬甸軍方迫害羅興亞人抗辯,國際特赦組織宣布褫奪其良心大使獎。
2021年,軍方指控大選舞弊,軍事發動政變,昂山素姬及一眾高官被軟禁,民間發動大型示威抗議軍方奪權。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Twitter: https://twitter.com/WatershedHK
MeWe: https://mewe.com/p/watershedhongkong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

Share:

Previous Post

二戰戰爭獎章 War Medal 1939 to 1945-英聯邦上下一心

Next Post

點到即止的香港市政體驗-市政局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