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香港警察警員編號:因1856年貪污案市民無從控訴而立
香港故事

香港警察警員編號:因1856年貪污案市民無從控訴而立

  • On March 16, 2020
  • 0

香港警察膊頭上的警員編號,源自1856年一宗涉及賭博和貪污的官司。當時香港警察腐敗不堪,收受賄賂乃等閒之事,歐籍警員蘭度夫(Randoph)發現有人街頭聚賭,把賭徒帶往警局後,竟然向每人收取五至十元賄款,隨即放人。總檢控官安迪士(Attorney General T.C. Anstey)得知此事後,控告蘭度夫貪污受賄。蘭度夫一度詭稱做法是習慣,賭徒自願交款,否則為何不告發他。

最後蘭度夫被判處十二個月有期徒刑,安迪士發現案中華人由於不懂英語,不知警員的名字,被欺壓也無從告發或者出庭作證。故此,主審此案的法官正按察司曉吾(Chief Justice J.W. Hulme)接納了安迪士的建議,通知時任警察司,從1857年開始,規定所有警察都要在制服上釘上警員編號,令市民能作投訴。

此後,警員編號經歷屢次變更,1867年警隊僅有598人,卻包含多元種族。警員編號因此按族裔分為五組英文字母,字母會加在編號之前:A字代表 #英籍 和 #歐籍;B字代表 #印度籍;C字代表 #廣東華籍;D字代表 #山東威海衛華籍;E字則代表 #俄籍。制度沿用多年,香港曾經家傳戶曉的童謠「A、B、C、 D 、大頭綠衣,追唔到賊,吹BB!」亦由此而起。

1941年12月,日軍侵港,香港淪陷。日據時期日軍憲兵隊收編了香港警察。英、歐籍警官被日軍視為敵國人員,三年零八個月都被監禁於赤柱拘留營,但華籍和印度籍警員只要到警局報到,就可以加入「#憲查」繼續工作。「憲查」後來又叫「警察隊」,分有三等九級,由日軍憲兵隊和中國傀儡政權的華人指揮,主要任務是捉拿反日份子。

儘管憲查對市民酷刑迫供,濫殺無辜,但不少華籍警員為求糊口選擇加入。憲查的夏季制服為淺黃色,左臂有黃底紅字的臂章,冬季制服則為深藍色,臂章為白底黑字。臂章印有「憲查」二字、警員所屬地區和新編號,警員要學習基本日語,並向日軍敬禮。

日據時期警察改編為「憲查」,圖中持英式李-恩菲爾德步槍(Lee Enfield Rifle)作日式持槍敬禮。(圖片來源:《華文大阪每日》 – 民國卅一年(1942)第九卷第十二期)

1945年8月,英艦抵港,香港重光。當時香港警察不論是人手還是裝備上都嚴重不足,港府只好收編曾加入憲查的華籍警員,經過品格審查和重新訓練後,加入警隊。這些曾為日軍服務的警務人員,被稱為「日本警察PCJ」(Police Constable Japan),警員編號前會加上英文字母J字,但不久就和其他區別種族的英文字母一同取消。

戰後,香港警察規模漸漸擴充,1946年起港府不再招募歐籍人員為基層警員,華籍警員人數持續上升,由戰前不到800人,至1948年已增加到超過2,000人。1984年3月11日,《工商晚報》報道〈警員編號創下新一頁 已超過四萬五千號 警隊人數卻未足三萬〉,當時皇家香港警察有警員17,061人,警長3,795人,新一批警員編號由45001開始。

1984年3月11日,《工商晚報》報道。(圖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

196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警員編號還有「#紅膊頭」傳統,標示英語能力。當時港府有四、六、八、十,共四級英文公開考試,十級英語水平等同中六程度。警員只要考獲六級(相當於中三程度左右),就可在膊頭上的警員編號加一片紅色膠片或絨布作底片,俗稱「紅膊頭」,方便辨認溝通。後來警隊以中學會考英文科合格作為最低投考要求,這個傳統從此消失。

「紅膊頭」。(圖片來源:香港警務處)

圖:1940年多元種族警員合照。(圖片來源:gwulo.com)

參考資料:
何家騏,朱耀光:《香港警察: 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2011年。

何家騏,朱耀光,何明新:《謹以至誠——香港警察歷史影像》,香港:商務(香港)印書館,2014年。

魯言:《香港賭博史》,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78年。

〈警員編號創下新一頁 已超過四萬五千號 警隊人數卻未足三萬〉,《工商晚報》,1984年3月11日,第二頁。

一般查詢 | 香港警務處. Accessed March 15, 2020. https://www.police.gov.hk/ppp_tc/13_faqs/faq_g.html#q5.

TAGS: Hong Kong Police Watershed Hong Kong 山東威海衛 憲兵 憲查 日軍 紅膊頭 警員編號 貪污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警察
Share:

Previous Post

Watershed Hong Kong: Facebook專頁達60,000 likes紀念

Next Post

1918年西班牙流感與華特迪士尼
Latest Posts
  • 烏克蘭戰爭一年記February 24, 2023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Related Posts

1949年新中國成立,香港成為東方柏林?

1945年香港重光後,百廢待興。同時間,國共內戰勃發,同胞相殘,香港亦因而再次面對戰爭陰霾。1949 年 4 月,國共北平和談

Read More
0

再見,賴廉士體育中心 Goodbye Lindsay Ride Sports Centre

往昔在中心健身及考試,對建築並沒有特別有感覺,直至了解更多賴廉士爵士的二戰經歷及生平,以及戰後香港

Read More
0

9月12日:Saragarhi Day 紀念錫克教士兵在印度阿富汗邊境英勇犧牲的日子

1897年9月12日,在現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東南面400公里的Saragarhi哨站,印度錫克教士兵(Sikhs)以寡敵眾,血戰至最後一人。而

Read More
0

《在名建築吃午餐》-為建築灌注活力的短篇日劇

這一季的日劇最受人注目的當然是第二季《半澤直樹》,然而深夜播出的短篇劇《名建築で昼食を》(在名建築吃午餐)亦別

Read More
0

啟德和赤鱲角機場的Plan B:深灣天水圍機場

航機飛越九龍民居降落啟德機場,是典型的香港印象。然而,戰後港府曾計劃在深灣(Deep Bay;后海灣)及天水圍一帶興建新

Read More
0

日本放棄陸基神盾 海自能否克服傳統魔咒?

2020年9月4日,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宣布放棄2017年開始的陸基神盾計劃。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正考慮研發導彈防衛專用

Read More
0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