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1922年愛德華王子日本之旅-英日同盟的尾聲
隨筆

1922年愛德華王子日本之旅-英日同盟的尾聲

  • On April 12, 2022
  • 0

踏入二十世紀,英國眼見歐洲國家紛紛結盟,決定放棄孤立政策。英國最初嘗試與德國結盟,失敗後就與日本在1902年結成同盟。英日軍事同盟協助了日本勝出日俄戰爭,晉身列強之列。但隨著一戰結束,英日在遠東變成競爭對手,1923年兩國再不續盟,同盟失效。而1921及1922年兩國皇室互訪,成為兩國親密關係的尾聲。

1921年,裕仁皇太子到訪英國,被英皇佐治五世及威爾斯親王愛德華王子的熱情接待深深打動。1922年愛德華王子回訪日本,行程十分豐富,長達28日。疫情下未能到日本旅遊之際,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王子的行程。

這次日本之旅,除了有英國方面的遊記參考,還有很多日本方面的紀錄回顧。由東京市編著的《英国皇太子殿下東京市奉迎録》,現時就可以從國會圖書館網站閱讀。日本精心為這次旅途準備,英國方面的遊記形容這次旅程:「王子受歡迎的熱情程度幾乎令人融化。(The warmth of his welcome was almost overpowering.)」

1922年4月12日:雨後放晴 橫濱上岸

1922年4月12日雨後放晴,愛德華王子在晨早抵達日本橫濱。8時20分,戰列巡洋艦聲望號 HMS Renown停泊在防波堤內的十號浮標。9時40分,港內艦隻鳴炮致敬,愛德華王子轉乘艦載水雷艇登岸,由曾經留學英國的東伏見宮依仁親王(1867-1922)迎接。愛德華王子檢閱了陸海兩軍儀仗隊及軍樂隊後,獲英日兩名少女獻花歡迎,兩名少女的身份並不簡單,她們分別是英國總領事的千金與井上知事的千金。愛德華王子隨後乘坐特製火車前往東京站,而圍觀的民群沿途連綿19英里(30公里)。

早上10時40分,一行人到達東京站,換上御林軍威爾斯衛隊上校的紅色大禮服(Full Dress)、頭戴熊皮帽(Bearskin)的愛德華王子步出車廂,由裕仁皇太子迎接。前一年來訪英國的客人,此刻這時成為東道主,時年21歲的裕仁皇太子更因父親大正天皇重病而成為了攝政。幾萬欲一睹風采的民眾聚集在東京站,場外更搭建了倫敦橋似的歡迎門,場面盛大。馬車隨後前往赤坂離宮,沿途民眾高呼「萬歲」。

在橫濱上岸的愛德華王子,身穿海軍軍服,配戴了由日本頒授的大勲位菊花大綬章及紅白色勳帶。
早上10時40分,一行人到達東京站,換上御林軍威爾斯衛隊上校的紅色大禮服(Full Dress)、頭戴熊皮帽(Bearskin)的愛德華王子步出車廂,由裕仁皇太子迎接。(Photo Source: https://www.bl.uk/)
東京站場外搭建了倫敦橋似的歡迎門。(Watershed Hong Kong藏)

首周:到訪東京大學、閱兵、賞櫻、獵鴨

留在東京的首個星期(4月12至18日),愛德華王子出席的幾乎全是官方活動,包括會見日本皇族、出席國宴和花園派對及參觀東京帝國大學公共設施等等。英國方面的遊記形容「圍觀的民眾就好像魔法般湧現,聽從極少量警察的指揮,經常與英日旗幟出現並大叫日本版本的『Hurrah』 – 萬歲。(The crowd seemed to spring up as if by magic, controlled by severe little policemen, always with its flags and its chorus of “Banzai”, the Japanese form of “Hurrah.”)」而圍觀的除了日本人外,還有當地的英國人及印度人。

另外,4月12日訪問首日,日本就對愛德華王子授與陸軍大將軍階。4月15日早上10時,愛德華王子在裕仁皇太子陪同下在代代木閱兵場策馬,檢閱整個日本陸軍近衛師團。最特別的是,這次「日本陸軍大將」愛德華王子穿上了日本陸軍改四五式軍服,配戴日本大勲位菊花大綬章、英國及外國勳章檢閱日軍。海軍方面當然亦不例外,愛德華王子在4月22日亦訪問了日本海軍,登上了陸奧號,並在旗艦長門號享用晚餐。

在20年後的二戰太平洋戰爭初段,精銳的日軍近衛師團就參與過攻佔馬來亞及新加坡。

4月16日,愛德華王子穿上長外衣(Frock coat)出席新宿御苑觀櫻會。4月17日,愛德華王子在午膳後與裕仁皇太子一起到了濱離宮獵鴨(カモ猟),這被形容為是東京旅程其中一個最不尋常的經歷。獵鴨場內有一個湖,引伸出一系列闊4尺長50尺的水壕。這裏所指的獵鴨,不是西方常見的用獵槍獵殺,而是用穀物將鴨子從棲息地引到水壕,然後再在隱蔽處用大型的網兜捕獲鴨子。

時至今日,獵鴨及隨即的放生活動,繼續是接待外交使節的節目之一。2019年12月,真子公主和佳子公主就主持了以上活動,招待來自17個國家的30名外交使節伉儷。

穿上了日本陸軍改四五式軍服的「陸軍大將」愛德華王子。(Photo Source: https://www.bl.uk/)
御苑賞櫻會。(Photo Source: https://www.bl.uk/)
獵鴨中的愛德華王子。(Watershed Hong Kong藏)

旋風之旅:日光、箱根、京都、奈良、大阪、高松、廣島及鹿兒島

隨後,愛德華王子到了栃木縣日光,參觀供奉德川家康的東照宮、鄰近的中禪寺湖及華嚴瀑布。一行人在箱根逗留了四日,直至4月24日繼續向西出發,裕仁皇太子在這裏與愛德華王子道別,再見已是50年後。

4月27日起,愛德華王子在京都逗留了約一個星期。一行人先到了桃山向明治天皇之墓獻上花圈,隨後到訪了二條城、御苑、金閣寺、本願寺、京都大學及嵐山等地。其中一樣最特別的經歷,是到琵琶湖遊覽及到岐阜縣長良川觀看鸕鶿捕魚(鵜飼い;Cormorant fishing)。

鸕鶿捕魚在日本有超過1300年歷史,一般在5月至10月的晚間進行,漁夫會先用篝火照亮水面嚇魚,然後利用鸕鶿捕魚。由於鸕鶿綁著寬鬆的繩子,牠們會呑下小魚,大魚則留在喉嚨,被漁夫捕獲。當日日落過後,王子一行人就在遊覽艇上觀看十隻小艇表演。

長良川觀看鸕鶿捕魚之旅。(Watershed Hong Kong藏)
長良川觀看鸕鶿捕魚之旅。(Watershed Hong Kong藏)

與今時今日的遊客一樣,愛德華王子亦有與同行的英國使節團一起試穿袴,拍照留念。另外,他更別開生面地與蒙巴頓一起試穿過人力車夫的服裝,襟上更印有老牌百貨公司「髙島屋呉服店配達部」。

5月3日一行人在奈良逗留一日半,參觀了法隆寺、東大寺、奈良大佛及與餵食小鹿。然後他們乘坐了一個小時電車前往「日本的伯明翰」大阪。在逗留的短短兩小時內,大阪人看來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被形容「無視警察努力阻隔,瘋狂地跟着王子,像英格蘭足球迷一樣叫嚷。(Ignored all efforts of the police to keep them at a distance; they followed him madly, shouting like an English football crowd.)」

5月5日,愛德華王子從大阪到達神戶,然後再登船前往四國高松。四國當時是較為鄉下的地方,但無礙萬人空巷的情況再次出現。有人從前一晚就出發希望一睹外國王子風采,當地火車更在清晨安排了特別班次疏導民眾。

1922年5月7日,愛德華王子一行人到訪嚴島神社後,再到了江田島的海軍軍校。根據遊記描述推斷,當時的海軍學徒應該表演了劇烈的倒杆比賽(棒倒し)。倒杆比賽中,兩隊近百人的隊伍一攻一防,攻方需要推倒或登上守方正中央的標杆,這種比賽有大量激烈的身體碰撞,經常會出現傷者。倒杆比賽現時是日本防衛大學校開校祭聞名的傳統活動。

在吳軍港,一行人看到了因為1922年2月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而正在拆除艦砲的加賀號戰艦,以及一艘正在改裝成為航空母艦的戰列巡洋艦(推斷是赤城號)。由於另一艘原訂改裝成航母的天城級巡洋戰艦被1923年關東大地震破壞報廢,加賀號戰艦幸運地逃過了解體命運,被改裝成為航空母艦。

與今時今日的遊客一樣,愛德華王子亦有與同行的英國使節團在京都一起試穿袴,拍照留念。(Photo Source: https://www.bl.uk/)
在奈良餵鹿的愛德華王子。(Watershed Hong Kong藏)
長門號戰艦與三段甲板時代的赤城號航空母艦。(Source: http://blog.livedoor.jp/irootoko_jr/)

5月9日早上10時,愛德華王子到訪了最後一站 – 鹿兒島。在薩摩藩主島津氏的別邸跡(今稱:仙巖園),他更曾穿著日本傳統鎧甲出席歡迎活動。下午3時,一行人回到碼頭,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1848-1934)與日方代表在聲望號花了半小時參觀及道別。在奏著《友誼萬歲 Auld Lang Syne》下,聲望號漸漸駛向公海,離開日本返回英國。

東鄉平八郎被當面說是「日本的納爾遜」時的反應

帶領日本戰勝俄羅斯海軍的東鄉平八郎,亦與愛德華王子同場出席了很多活動。根據遊記,他總是與其他賓客站得遠遠,身穿海軍制服,顯得寧靜、害羞及身材短小。東鄉一直溫柔地盯着地下,當有人被引領到他面前需要應酬時,東鄉才會向上望。有一次,一位英國人對他說在英國東鄉被稱為「日本的納爾遜」,東鄉表示不贊同地擰頭,然後繼續研究地板的紋理(shook his head deprecatingly and continued to study the pattern of the lawn)。

海軍上尉蒙巴頓

二戰盟軍東南亞最高指揮官的蒙巴頓伯爵(1900-1979)當年亦參與了這次東方之旅,與愛德華王子同遊印度、香港及日本等地。這次旅程令他們兩人結下深厚友誼,奠定蒙巴頓日後對英國王室的重要影響力。1936年愛德華即位成為英皇愛德華八世,時任海軍中校的蒙巴頓就被選定為私人海軍副官(Personal naval aide-de-camp)。

東鄉平八郎 (Source: Library of Congress, the US)
逗留京都期間,愛德華王子與蒙巴頓一起試穿過人力車夫的服裝。

後話

1971年,在初次歐洲之旅的50年後,日本昭和天皇和香淳皇后訪問了西歐7國。這次回訪,昭和天皇恢復了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被褫奪的外國君主嘉德騎士榮譽,身為海洋生物學者的他亦成為了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在法國巴黎的一站,昭和天皇就特別到訪溫莎公爵和夫人的府第敘舊。

闊別50年,昭和天皇見證了日本擴張、戰敗及經濟復甦,自己變成虛位君主;溫莎公爵在「不愛江山愛美人」遜位後,則與英國王室疏離,居住法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不少國家經已推翻了帝制,剩下的大多是日益自制而親民的君主立憲。世事變改之大,也許令兩位見證過帝國高峰的「活化石」感慨萬千。

翌年,溫莎公爵離世,享年78歲。昭和天皇則在冷戰尾聲的1989年離世,享年89歲。

1971年,昭和天皇和香淳皇后訪問與溫莎公爵見面,合照留念。
1922年愛德華王子訪日期間,與裕仁皇太子合照。

參考資料:

The Prince of Wales’ Eastern Book (1922)

《英国皇太子殿下東京市奉迎録》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185096/19?tocOpened=1

延伸閱讀:

1922年愛德華王子訪港-太子站的起源
吊襪帶與嘉德勳章-英倫紳士騎士團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

Share:

Previous Post

1922年愛德華王子訪港-太子站的起源

Next Post

屠殺平民:越戰美萊村屠殺事件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