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1941年香港淪陷後,軍民為恢復家園堅持不懈,直至重光
香港保衛戰

1941年香港淪陷後,軍民為恢復家園堅持不懈,直至重光

  • On December 25, 2019
  • 0

香港淪陷後,抗日抵抗並未告終。不少軍民逃離香港後,加入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為恢復家園努力。

賴廉士逃出香港 成立英軍服務團

香港淪陷後,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香港義勇防衛軍(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陸軍中校賴廉士(Sir Lindsay Tasman Ride)與其他守軍一樣被關進深水埗戰俘營。負責戰俘健康的賴廉士眼見日軍拒絕提供必要的醫療設備,決心組織戰俘逃走。1942年1月9日,在賴廉士的「雙料部下」-港大醫學院文員、戰地救護隊代理下士李耀標的協助下,賴廉士與另外兩名本為港大工程講師和物理講師的軍官成功逃出,到西貢獲中共遊擊隊(後稱「東江縱隊」)救援,再前往國軍控制下的惠州。

1942年5月,賴廉士的想法幾經轉達後,遂於曲江成立英軍服務團,並在惠州設立前方辦事處,由祈德尊(後為馬會主席、輔警總監及公職王)出任主任。情報員以個人編號識別身份,分為不同分支小組。情報員回港刺探情報、營救戰俘、政商要人及被擊落的美國空軍機師重返盟軍旗下,並策反太古船塢的工人阻礙日軍運用。當中,時為上尉的何禮文(後來六七暴動期間為署理輔政司,強硬對付左派)負責聯絡協調中共遊擊隊,後者曾經喬裝商販混入啟德機場,再從地下水道營救英軍人員。

英軍服務團為香港前途奔走

其中一個著名成員為徐家祥。徐家祥戰前就讀港大,其後加入後備消防隊參與戰役,逃出香港後受富商利銘澤邀請加入服務團,成為第65號情報員。1948年,徐家祥在何禮文推薦下成為首位華人政務官,於六七暴動期間一度署任華民政務司,曾任行政立法兩局官守議員。可惜,亦有不少滿腔熱誠的年輕情報員因經驗不足,行事不慎失手,被日軍擒拿處死。

服務團其中一項影響香港命運的秘密任務,就是1945年8月英方知悉日本即將投降,命賴廉士派員接觸身在戰俘營的輔政司詹遜(Franklin Gimson),搶先恢復英國管治。身負此任的梁昌,就是經何鴻燊協助脫離香港加入英軍服務團。

英軍服務團計有約80人陣亡,部分人員由於以秘密身份工作,至死親友仍未知其身份,遂葬於鑽石山公共墳場的「抗日烈士墓」,而未能葬在赤柱或西灣軍人墳場。

英軍服務團盾徽由團員梁宗義於大戰結束前畫成,團內大部份地圖亦由他繪製。盾徽中的拉丁文”Spes. Salutis”代表希望及救亡(Hope and Salvation),大家可以留意盾徽上的左右兩個星號的象徵意義。

1956年,賴廉士晉升准將,其 No.1 dress軍裝及配劍現藏於香港大學檔案中心。

英軍服務團創辦人賴廉士爵士 兼任防衛軍司令及港大校長 

賴廉士爵士出生於澳洲,一戰爆發後,賴廉士加入了墨爾本大學來福槍團,於1918年初到西線作戰,一度重傷。1919年,賴廉士從軍隊退役,取得獎學金入讀墨爾本大學主修醫學,期間熱衷運動,代表大學和書院參與划艇、木球和欖球等比賽,更曾擔任學生代表理事會主席。

1922年,賴廉士考獲著名的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以羅德學人身份到英國牛津大學新學院深造。1928年10月21日,30歲的賴廉士獲香港大學聘任為醫學院生理學教授,自此以香港為家。1930年至1932年,及1935年至1939年期間,賴廉士兩度出任醫學院院長,兼任港大校董。

1931年10月20日,賴廉士加入香港義勇防衛軍擔任軍官。1941年6月19日,賴廉士被擢為陸軍中校,出任戰地救護隊指揮官,協助招攬港大醫科生加入備戰工作。

香港重光後,港大於1948年完全復辦。1948年,賴廉士獲港府榮任為皇家香港防衛軍司令,至1962年退役。1949年,賴廉士出任港大校長,至1965年退休。

賴廉士出任校長16年,為歷來任期最長者。期間,港大急速擴展,1961年學生人數增至逾2,000人,是1941年時的四倍。1963年,港大以他命名的賴廉士體育中心(Lindsay Ride Sports Centre),在其校長任期內落成。此外,賴廉士積極參與在港中文大學的創立,成為香港中文大學首批校董。

1969年,周一嶽(左)被選為港大全年最佳男運動員,在前任港大校長賴廉士爵士手上接過獎
盃。

小結

1940年6月4日,鄧寇克大撤退奇蹟般救走約34萬英法軍人後,邱吉爾發表演說,結尾提到:

「即使,而我從不相信會發生,不列顛群島或其大部份土地淪陷並陷於飢餓,我們在海外的帝國子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新世界會拿出一切力量拯救和解放舊世界。」

這段話,可以說是對抱持希望的人最大慰藉。香港人可能還有退路,但香港除了香港人外再無退路。70多年前,另一班香港人曾經活出這樣的故事,貫徹這樣的道理。

TAGS: Watershed Hong Kong 何禮文 何鴻燊 利銘澤 徐家祥 皇家香港軍團 皇家香港防衛軍 義勇軍 英軍服務團 賴廉士 香港大學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淪陷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防衛軍
Share:

Previous Post

一戰聖誕節休戰:面對血海深仇的敵人,能否休戰共渡佳節?

Next Post

「洗太平地」-1894年香港鼠疫的教訓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Related Posts

50,60年代香港防衛軍:百周年誌慶、榮譽與轉型

戰後香港防衛軍源自開埠初期就成立的香港義勇軍。1941年香港開埠百周年,防衛軍頑抗日軍進擊。1950年代,防衛軍受惠於強�

Read More
0

重建香港防衛軍-應對香港重光後的動盪局勢

1945年香港重光以後,中國局勢動盪,爆發國共內戰,港府頒布不同條例擴張權力加以應對,其中一項就是重建香港防衛軍(Hon

Read More
0

1949年新中國成立,香港成為東方柏林?

1945年香港重光後,百廢待興。同時間,國共內戰勃發,同胞相殘,香港亦因而再次面對戰爭陰霾。1949 年 4 月,國共北平和談�

Read More
0

再見,賴廉士體育中心 Goodbye Lindsay Ride Sports Centre

往昔在中心健身及考試,對建築並沒有特別有感覺,直至了解更多賴廉士爵士的二戰經歷及生平,以及戰後香港�

Read More
0

9月12日:Saragarhi Day 紀念錫克教士兵在印度阿富汗邊境英勇犧牲的日子

1897年9月12日,在現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東南面400公里的Saragarhi哨站,印度錫克教士兵(Sikhs)以寡敵眾,血戰至最後一人。而�

Read More
0

《在名建築吃午餐》-為建築灌注活力的短篇日劇

這一季的日劇最受人注目的當然是第二季《半澤直樹》,然而深夜播出的短篇劇《名建築で昼食を》(在名建築吃午餐)亦別�

Read More
0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