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4月25日澳紐軍團日:劫難凝聚出身份認同
戰爭記憶

4月25日澳紐軍團日:劫難凝聚出身份認同

  • On April 23, 2021
  • 0

闖過難關頂硬上,就係畢生兄弟。1915年加里波利之戰登陸地點不似預期,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聯合軍團血戰海崖,死傷近4萬人,卻在沙場中認住這班出生入死,同聲同氣的兄弟,凝聚出有別於英國人的身份認同。

4月25日澳紐軍團日(Anzac Day),就是為紀念1915年4月25日起加里波利之戰中犧牲的澳紐軍團軍人,是兩國的重要節日,列為公眾假期。這一日,澳紐各地會舉辦守夜悼念、黎明升旗和巡遊等紀念活動。這場戰役,意外地成為了國家身份認同的里程碑,以及著名歷史人物生涯的分水嶺。

澳洲華人參軍史

當時,約250名澳洲華人參軍被派往加里波利戰場作戰。當中,中英混血兒狙擊手沈比利 William Billy Sing 在4個月內擊殺了約200名敵軍,拯救了不少陷入苦戰的戰友,戰績彪炳。沈比利因而被同袍稱為「加里波利刺客」(The Assassin of Gallipoli),並獲頒屬第二級英勇嘉許的卓越行為獎章(DCM)。沈比利的故事,後來更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沈比利 William Billy Sing

出將入相邱吉爾

加里波利之戰,是邱吉爾人生的重要挫折。1915年西線戰場陷入僵持,時年41歲的英國第一海軍大臣邱吉爾策劃登陸作戰,圖謀直取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以迫使鄂圖曼投降,打通達達尼爾海峽以支援沙俄。但戰況不似如期,死傷慘重,邱吉爾被迫辭任,轉以陸軍少校身份前往法國,參與西線戰事。1917年1月,調查委員會報告將失敗歸咎於前首相和陸軍大臣、以及海陸軍不協調,邱吉爾得以重返政壇。

邱吉爾大概未必想到20年後,他會帶領英國走過另一場更大規模的世界大戰,再於戰後77歲時再度出任首相吧。

戰將國父凱末爾

加里波利之戰,亦是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Kemal Atatürk)成名之役。時年34歲的鄂圖曼帝國陸軍上校凱末爾成功抵擋英軍及澳紐軍團進攻,守衛國土,成為戰爭英雄。1916年,他晉升准將,奉命趕赴東線對俄作戰。

一戰以同盟國戰敗作結,鄂圖曼簽訂條約,允許大片國土獨立成國及成為列強託管地,軍隊被限於五萬人內,財政由戰勝國監督。凱末爾及一眾民族主義憤恨不滿,建軍對抗外國軍隊入侵,以弱勝強。1922年,凱末爾推翻鄂圖曼哈里發,翌年建立新生土耳其,推行世俗主義及西化國策。

在戰壕迎戰澳紐軍團的凱末爾。

識英雄重英雄

過往多年,本港的澳紐軍團日儀式有一個特別時刻,是由土耳其駐港總領事讀出1934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悼文,以慰澳紐將士在天之靈:

Those heroes who shed their blood and lost their lives, You are now lying in the soil of a friendly country. Therefore rest in peac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Johnnies and Mehmets to us where they lie side by side here in this country of ours.

You, the mothers, who sent their sons from far away countries wipe away your tears; Your sons are now lying in our bosom and are in peace. After having lost their lives on this land they have become our sons as well.

凱末爾在1938年逝世前,多次回應澳洲報章,讚揚昔日對手澳紐軍團日英勇,表示敬意。此篇悼文或經後人增潤,並非出自本人之手,惟惺惺相惜之意不虛。

延伸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邱吉爾〉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邱吉爾

〈土耳其風雲: 從軍隊政變「救國」走到人心思變〉

土耳其風雲: 從軍隊政變「救國」走到人心思變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Twitter: https://twitter.com/WatershedHK
MeWe: https://mewe.com/p/watershedhongkong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

Share:

Previous Post

從勳章回顧菲臘親王一生

Next Post

100歲香港保衛戰老兵Robert Lapsley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