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關於我們
  • 媒體報導
  • 香港故事
  • 戰爭記憶
  • 香港保衛戰
  • 隨筆
  • 最新動態
  •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 You are here:
  • Home
  • 香港保衛戰勳章説故事:拉吉普營印兵沙展 智勇雙全難逃一劫
戰爭記憶,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勳章説故事:拉吉普營印兵沙展 智勇雙全難逃一劫

  • On December 10, 2020
  • 0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每一枚勳章的背後,都有一個活生生的血淚故事。

「香港保衛戰勳章説故事」系列今次介紹印度功績勳章(Indian Order or Merit)受勳者-印軍第7拉吉普軍團第5營(5th Battalion, 7th Rajput Regiment)那華士上士(Havildar Nawaz Khan)。

印度功績勳章歷史悠久,於1837年確立,嘉許表現英勇的印度軍人及平民。在1911年之前,它是英屬印度陸軍所能獲頒的最高英勇殊榮,分設三級。

隨着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功績勳章同年停止頒發。 翻查英國國家檔案館紀錄及《倫敦憲報》,就1941年香港保衛戰,共有3位拉吉普營官兵及1位香港新加坡皇家砲兵團軍官,獲頒發印度功績勳章。

這4位受勳者當中,有3位是戰死沙場而獲得追頒。那華士就是其中一位,更是隸屬於兩度在日軍攻勢首當其衝的拉吉普營D連。

圖:正在乘車調動中的印軍拉吉普營士兵。(相片來源:UWM Libraries)

第一次首當其衝:九龍金山孖指徑

1941年12月戰役之初,九龍醉酒灣防線由三營正規陸軍駐守。由左至右分別是皇家蘇格蘭營,旁遮普營及拉吉普營。拉吉普營下轄有4個約100人的連(Company),而那華士就棣屬D連,帶領為數約30人的一個排(platoon)。D連作為預備隊,本來駐紥在較為後方,近今日九龍觀塘區順利邨一帶。

12月9日上午,D連奉令前往城門水塘南麓支援防線左翼。那華士帶領他的排在金山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擊,殺傷大量敵軍。12月11日下午起,他帶領部下有技巧地與日軍保持距離且退且戰,行軍9英里越過群山,成功到達九龍東邊的魔鬼山。至於拉吉普營其他連隊,則負責殿後掩護其他部隊撤退。13 日清晨,九龍守軍全數撤回港島。

當年印軍通過九龍山脈的山坳,部份路徑相當於今日的麥理浩徑第5段。但不同的是,他們要攜同裝備及輜重撤退,甚至在漆黑的晚上行軍,位處最後的拉吉普營D連更要與追來的日軍交戰。所以,他們在未有掉失輜重的情況下抵達魔鬼山,殊不容易。

第二次首當其衝:香港島北角

撤回港島後,那華士所屬的D連駐守北角,而大家熟悉的曉士兵團就在北角發電廠。日軍在九龍的砲兵密集砲擊港島北岸,他們所駐守的機槍堡,3個被完全破壞,其餘2個被嚴重破壞。

12月18日晚,日軍登陸港島東北進攻,D連奮勇抵擋日軍登陸。當那華士手下的輕機槍手及班長(section commander)陣亡後,他就親自使用輕機槍重創日軍。經過18日整晚戰鬥,D連只剩下35人,軍官全數戰死。

19日破曉時份,同袍目擊那華士與日軍埋身肉搏,用刺刀擊殺4名敵人,但被第5名日軍重創。那華士在倒下前,成功擊殺該名日軍。19日晚上,那華士本來有17人的排,戰至只剩下6人。

圖:在北角寶馬角被砲擊的碉堡,位於今日近香港殯儀館一帶。(相片來源:日本每日新聞)

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在戰後,這樣褒揚那華士的戰績:「他卓越的勇氣和領導才能,在印度陸軍的編年史中可謂後無來者。(His splendid courage and leadership can hardly have been surpassed in the annals of the Indian Army.)」1946年8月29日,那華士獲追頒印度功績獎章。

在1941年香港保衛戰中,守軍傷亡最慘重的部隊正是那華士所屬的拉吉普營。是役,該營892人傷亡過半,156人戰死、113 人下落不明、193人受傷,全數17名軍官戰死或負傷。那華士所屬的D連,更是兩次首當其衝,抵擋日軍在九龍及港島的首次攻擊。

參考資料:

鄺智文、蔡耀倫:《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香港:天地圖書,2013年。

Evan Stewart. Hong Kong Volunteers in Battle. Hong Kong: Blacksmith Books, 2020.

The National Archives. “The Discovery Service.” Recommendation for Award for Nawaz Khan Rank: Havildar Service No: 10862 … | The National Archives. The National Archives, August 12, 2009. https://discovery.nationalarchives.gov.uk/details/r/D7370247.

“Page 4342: Supplement 37704, 27 August 1946: Lond…” The Gazette. Accessed September 13, 2020. https://www.thegazette.co.uk/London/issue/37704/supplement/4342.

“Online Collection.” Indian Order of Merit, Military Division, awarded to Havildar Biaz, The Queen’s Own Corps of Guides, Punjab Frontier Force, 1897 | Online Collection | National Army Museum, London. Accessed September 13, 2020. https://collection.nam.ac.uk/detail.php?acc=1961-12-147-1.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Twitter: https://twitter.com/WatershedHK
MeWe: https://mewe.com/p/watershedhongkong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

Share:

Previous Post

第二次世界大戰星章系列

Next Post

香港保衛戰勳章説故事:香港版鄧寇克 一個也不能少
Latest Posts
  • 被遺忘的1940年東京奧運 – 申奧路上意大利再次出爾反爾 因戰爭而取消July 23, 2024
  • 關於Watershed Hong Kong | About usAugust 16,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一 1941年12月8日December 8, 2015
  • 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二 1941年12月9日December 9, 2015
  • Watershed Hong Kong: 〈歷史的補白〉 – 香港電台《鏗鏘集》April 3, 2016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 媒體報導
  • 戰爭記憶
  • 最新動態
  • 銷售
  • 隨筆
  • 香港保衛戰
  • 香港故事
Tags
Battl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ice John Osborn Living Monuments LivMonHK Osborn Watershed Hong Kong 一戰 二戰 冷戰 加軍 印兵 印度兵 啟德機場 國民政府 團結工會 夏慤 奧士本 希特拉 德國 抗疫 日軍 梅含理 歷史收藏品 波蘭 深灣機場 港督 溫尼伯榴彈兵營 皇家空軍 皇家香港軍團 納粹 義勇軍 英軍 英軍服務團 葛量洪 蘇聯 賴廉士 香港保衛戰 香港前途 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 香港義勇防衛軍 香港警察 香港重光 香港防衛軍
Scroll

The Simple theme logo

Watershed Hong Ko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Our aim is to enhance Hongkongers' interest on history and traditions, and to grow civic awareness.

watershedhk.com
[email protected]

@2020 Watersh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