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y Appeal與華人的關係 當數一戰華工團血淚史
- On November 8, 2017
- 0
踏入11月和平紀念日臨近,大家或者留意到有途人左襟繫上一朵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象徵紀念陣亡將士的虞美人花(Poppy)。二戰中,香港固然有各國人士、歐亞裔市民及華人犧牲殉職的事蹟。談到一戰與華人的關係,就當數為協約國默默付出,但常被遺忘的一戰華工團。
一戰當中,歐洲各國傾力相撲,而機械化的新戰爭模式將傷亡推至新高,索姆河戰役中英軍創下單日傷亡5.7萬官兵的紀錄,堪稱「絞肉機」。英法兩大殖民帝國,越益仰賴殖民地及他國提供兵員及招募勞工,支撐曠日彌久的戰壕戰。
身為協約國一員,北洋政府為拉攏歐洲列強晉身國際,同時省去出兵軍費,向英法提議派遣廉價工兵,華工團從此而來。這批從後勤搬運、修路,到前線挖掘戰壕和掩體的苦力,約計有14萬人。
當時華工工資低廉,使用設施上亦與歐藉人士區隔待遇。根據紀錄,華工團逾萬人因流感流行及戰火波等捐軀,客死異鄉,葬於法國及比利時當時的前線,墓碑寫上「英名千古」、「至死忠誠」和「雖死猶生」等漢字悼辭。戰後,大約數千名華工留在法國,日後建立巴黎最早的華人社區。
一戰中,香港亦有華人到西線戰場做後方支援,計有945人犧牲,後來政府在兵頭花園建牌坊「歐戰時華人國殤紀念碑」紀念他們。二戰期間,牌坊被炮火損毀,修復後,牌坊刻上兩次世界大戰的年份,紀念犧牲的華人。
皇仁師生參戰史
1862 年創校的皇仁書院,除了七位敎職員和數位舊生參戰外,學生們並無受到戰火直接影響,繼續上課。而在皇仁任職老師的 Mr Hancow 和皇仁舊生 Mr Hance 不幸在戰爭中陣亡,狄烈校長(Mr Dealy) 也因痛失雙子在 1918 年提早退休。
資料來源:
Queen’s College History Museum 皇者仁風 校史館